纯净水厂家“变戏法”、自来水变成“浑浊水”
两周前, 记者参加一个科普讲座, 中间休息时,有人对大家说: “我做个小实验,给大家提个醒。”他从自来水管里接了一杯水,又从饮水机里接了一杯纯净水,然后拿出一个仪器。这个仪器长方形,四角各有一根金属棒,看上去像个小凳子。他把这个仪器的四根金属棒分别放在两杯水里。通电后,几秒钟的功夫,那杯原本清澈透明的自来水渐渐变成了墨绿色:而纯净水则依然清澈透明。
在场的人都看呆了。做实验的人说: “看看吧,我们喝的自来水就是这个样子!污染多么严重!我们每天就是用这样的水做米饭啊!以后别喝自来水了,还是用纯净水吧!”
记者用水质电解仪测试了家里的自来水、放置了一夜的自来水和烧开的自来水,都变成了深褐色。记者又测试了几个不同品牌的瓶装水,发现矿泉水也会变色,只是不如自来水颜色深,而保持“纯净”的只有纯净水。就此问题,记者找到了李复兴教授,李教授没听记者说完,就大笑着说: “骗子又来了!”
李教授笑着拿来1988年和1989年我国台湾地区有关于水质电解仪的报道,上面清楚地写着: “自来水通电后,呈混浊很正常。滤水器推销员测试吓人……水公司强调, 自来水不是不卫生:卫生署强调,纯水未必有益健康……”
李教授告诉记者,用水质电解仪“变戏法”,是纯净水厂家的一种促销手段,十几年前在台湾骗,后来跑到大陆来骗。这种“戏法”只是一种电化学现象,用以鉴别是否为纯净水,而不能作为鉴别水质奸坏的依据。
李教授介绍,水在自然状态下, 由溶质和溶剂所组成。没有溶质的纯水是不导电的, 当水中存在溶质时,就具有—一定的导电性。溶质有钠、钾、钙、镁、铁等阳离子和硝酸根、硫酸根、偏硅酸根等阴离子,在水中以水合离子的状态存在。将正、负电极插入水中,各种离子就出现变化,带有正离子的物质到负极,带有负离子的物质到正极。 由于水中各种物质含量不同,就会出现不同的颜色。而纯净水在加工过程中滤掉了矿物质, 因此就不会显示颜色。
李教授说,常说“眼见为实”,这种方法还真吓坏了不少人。而事实上, 电解后仍然“清澈透明”的纯净水是最没有营养的。――本报记者 金亮 (原文有删节)
自然界不存在的水不是好水
面对蒸馏水、纯水、纯净水、超净水、太空水、活性离子水、电解水、磁化水、富氧水、矿化水、矿泉水等商品水,人们该如何选择?该如何避免某些商家的误导?就此记者访问了中国营养水专家李复兴教授。李复兴教授认为,我们日常的饮水方式存在很多不科学之处,至少有如下四个误区:
第一,把作为“整体”(溶液)的饮用水分为“溶质”和“溶剂”两个部分,孤立地去强调其中一个。强调溶质的把水的功能单纯地归结为矿物质的作用,认为水中矿物质种类越多越好,含量越高越好。强调溶剂的则认为水越纯越好,在“纯净水”之后又推出“超净水”,然后又推出了所谓的“太空水”。
第二,强迫自己去饮用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水。几百万年来,人类喝的一直是自然界的水,从进化角度看,它们绝大部分是适用于人。进入近代后,为应对工农业污染,为求净,人们开始喝自然界不存在的“纯净水”、“富氧水”、“电解水”等。它们其实并不适应于人,喝这种水可以说是科学反被科学误。
第三,认为饮水仅仅是为了解渴,而忽视了水的营养功能。这是纯净水之类软水畅销的原因子所在。古人云,药补不如食补,食补不如水补。现代人不应该忽略和淡忘水的保健作用。
第四,只注意水的干净与安全,而忽略了水的生理作用。干净水、安全水、健康水其实是三种不同概念。那么,市场上作为商品的饮用水是否都为健康水?
答案是否定的。李复兴教授说,将那些水的PH值、硬度等参数,对照健康水的七项标准,就可知道其是不是健康水。
他还指出,我们应该警惕某些饮用水商家的误导。这些商家从主观上讲都愿意为人民做好事,但由于对水的认识较浅,再加上经济效益的驱使,从客观上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误导。李复兴教授把相关误导总结为七条:一,误把饮料水当成饮用水;二,误把纯净水当成健康水;三,误把心理产品当成生理产品;四,误把医疗用水作为正常饮用水;五,误把水的物理和化学活性当成生物活性;六,误把国外陈旧技术当成现代高新技术;七,误把饮用水的辅助产品当成饮用水的主导产品。但普通公众未必能辨别某些打着科学幌子的商家伎俩。面对这样的现状,李复兴教授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判别法:自然界不存在的水不是好水!
2020-11-28
2020-11-28
2020-11-28
2020-11-25
优惠促销
商城动态